523m 463页
此书于宁宗开禧中与《春秋传》、《春秋谳》同刻于南剑州。元代程端学作《春秋三传辨疑》,多引其说,则当时犹有传本。自明代以来,诸家皆不著录,故朱彝尊《经义考》注曰已佚。但《永乐大典》却独录其文,被《四库》馆臣辑出,经检校排比缀补,尚可得原书十分之八九,是为今本。
原书前有统论,其后乃列十二公,逐条诠叙而不录经文,《四库》馆臣悉仍旧例,其卷帙则约略篇页,辑为统论三卷,隐公以下,按次编为十三卷,不复拘《宋史·艺文志》三十卷之数。
叶氏认为,世上诸儒言经,或未有所得,便遽言其失;尚不知是,就遽诋其非;纷然多门,以乱学者之听,而经越发不明,此即为叶氏撰写是书及其他几部《春秋》学著作的缘起。
文内大旨在申明所以攻驳、排斥《左传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者,实际上皆本于周之法庭制作以为断,初非有所臆测于其间,故所言皆论次周典,以求合于《春秋》之法。